“在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双重驱动下,企业如何精准把握能碳管理的脉搏,实现可持续发展?”
为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,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管理水平,德州实华搭建并投用了能碳系统。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、可视化监控和动态调控,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、降低运营成本,更实现了从经验模式到数据驱动的重要转变。
项目通过对水、电、气、风、冷等三级计量体系进行全面梳理与升级,新增流量计126块、电能表162块,实现一、二、三级计量全覆盖,并依托5G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,为能源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系统架构方面,德州实华搭建了公司级和车间级能源驾驶舱,实时监控全厂能耗与碳排放动态,精准追踪各车间能源使用趋势,并实现多维度同比分析。系统完成了电能、生产水、工艺风、仪表风、氮气、7度水、蒸汽等能流图构建,清晰勾勒能源流向,实现系统平衡,做到“用多少、计量多少”,有效减少了因计量缺失导致的能源浪费。
“必须让数据‘活’起来,将生产全流程、各环节都精准把控住。”为进一步提升数据应用能力,系统共设计并生成390张工段级报表和15张车间级报表,覆盖班、日、月报,涵盖单耗、能耗及考核指标,实现各工段能源消耗的精确统计。同时,系统基于能流图生成了9张能源平衡图,将数据整合至日常统计,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逐级分摊损耗,为识别能源失效点和优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撑。
聚焦关键耗能环节,公司针对7度水、-35度水、电解槽、锅炉等开展能源优化与运行监测。通过对透平机、氢压机等主要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,为设备最优运行策略提供决策依据。系统上线后,能碳管理理念深入生产各个环节,各班组在T1会上分析指标并提出改进措施,不仅实现了“人人熟悉能碳指标”,更推动了员工操作模式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。
能碳系统不仅带来管理行为的变革,更通过技术赋能推动实质性节能降耗。例如,乙炔尾气回收项目将放空气引入电石料仓,粉尘回收装置实现氮气回收260Nm³/h;510工段盐泥池优化工艺风使用方式后,用量由50m³/h降至20m³/h;聚氯乙烯车间压滤工段通过管理优化,在保证指标的前提下压降吹扫时间,工艺风消耗由175m³/h降低至153m³/h。这些“短促赢”项目显著提升能源效率,减少了无效能耗。
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绿色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应用,能碳系统将持续释放生产能效提升潜力,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。